在 Fondazione Prada 的協助下,Prada 推出由藝術家 Goshka Macuga 構思的全新展覽計劃《我曾為何物?》(What Was I?)。展覽將於 2019 年 3 月 23 日至 6 月 2 日期間在 Prada 榮宅展出,該處位於上海的展場是建於 1918 年的歷史住宅,經 Prada 修復後在 2017 年 10 月重新開放。
《我曾為何物?》 是在人類因科技過度發展而崩塌後,於後人類世時代展開的一趟令人眼花撩亂的旅程。這趟意外之旅的主人公是由 Macuga 所創作的人造人,這具人造人在日本由 A Lab 製造,是為了 2016 年 Fondazione Prada 在米蘭的展覽而打造。這具人造人反覆訴說著取材自多場重大演說的內容構造成的獨白,宣稱自己是人類智慧的貯存體。在這個未來主義的場景中,人類觀點已不復存在,人造人是 Prada 榮宅裡唯一的居民,也是住宅中特異的存在。而「我曾為何物?」 這句關鍵且戲劇性的質問,則為他那段宣言作結,並為 Macuga 這項炫麗的作品與新計劃賦予標題,而這個標題其實源自 Mary Shelley 於 1818 年所寫的哥德小說《科學怪人》中那怪物之口。
在 Macuga 虛構的後啟示錄宇宙中,這具人造人占據了一座歷史老宅的房間,公開他的個人藝術收藏與擁有物:26 件 Collezione Prada 的作品,包括數件 1958 至 1993 年間的意大利藝術傑作,以及藝術家本人取自 Discrete Model 系列的 3 件近期紙張拼貼作品。
Jan Schoonhoven、Luis Tomasello、Grazia Varisco 和 Nanda Vigo 等與藝術家團體 German Zero、意大利及法國程式與動力藝術運動相關的藝術家,透過一系列作品探討電腦化圖騰與幾何形狀的複雜性,並且創作了自發產生的字母形式。
圍繞這具人造人的,是一眾意大利藝術界繁星的作品:企圖達成零圖像語言的 Enrico Castellani 和 Piero Manzoni,以及為了克服畫布的實體與象徵性限制而在作品中實驗新方法,並且採用非傳統素材來連結藝術與現實的 Alberto Burri、Lucio Fontana、Francesco Lo Savio、Salvatore Scarpitta、Turi Simeti 和 Giuseppe Uncini。兩幅由 Walter De Maria 和 Llyn Foulkes 創作的奇特肖像提醒著人類形體及其存在,而 Vincenzo Agnetti 的畫作則試圖召喚「語言之外的語言」。
Richard Artschwager、Peter Fischli 與 David Weiss、Mario Merz、Salvatore Scarpitta 以及 Rachel Whiteread 創作的一系列裝置藝術和小型雕塑則結合常見物件與功能性元素,表達了可能的後人類日常。
另一方面,這些作品也致力於形塑居家氛圍與私密生活空間,讓生活其中的人造人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性「存在」。
展覽期間,人造人的演說會與一位書法家的現場演出並存。這個一週兩次的演出,意圖藉由將人造人的原始獨白從英文譯為中文,產生該獨白的另類書寫版本。
《我曾為何物?》 將從 2019 年 3 月 23 日至 6 月 2 日期間於 Prada 榮宅對外開放。門票為 60 元人民幣。每張門票配有一組不重複的 QR 碼,僅在選定的時段內有效。
同一時段內,允許入場參觀的訪客人數有限,敬請見諒。為了避免排隊人潮與節省時間,門票僅供線上購買。
請使用 WeChat 掃描下方的迷你節目代碼購買門票(僅限 Wechat Pay)。
如需更多資訊,請發送電郵至 pradarongzhai@prada.com 聯絡 Prada 榮宅